98策略
前言
今天带来的这部电影来自影史上不太受人关注的一个国家:哈萨克斯坦。导演艾苏尔坦·塞伊托夫,这位年仅26岁的天才,用近乎黑白的4:3画幅、窒息般的空镜头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癫狂叙事,将1930年代苏联集体化运动下的哈萨克大饥荒,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噩梦。
这部电影没有英雄,没有救赎,只有一个掘墓人拖着一具小小的“尸体”——他的弟弟——在无尽荒原上跋涉,压抑的气氛令人身临其境,整部影片就像是一部哈萨克斯坦荒原版的《灯塔》。
影片的开场就奠定了它的残酷基调:伊萨泰——一个专门负责把饿殍扔进万人坑的掘墓人——面无表情地拖拽尸体,像搬运柴火一样麻木。
村庄早已成为人间地狱,孩子们啃食树皮,老人蜷缩在墙角等待死亡98策略,而村长唯一的希望,是派伊萨泰前往遥远的萨尔坎德送信求援。
这个任务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黑色笑话:在一个连信使都可能被吃掉的世界里,一纸文书能改变什么?但伊萨泰还是上路了,不是因为信仰,而是因为他必须保护弟弟阿利姆——这个瘦得像骷髅的男孩,被他藏在行李箱里,像最后的珍宝。
《奔逝》最震撼的力量,在于它用视觉语言具象化了“饥饿”这种抽象的痛苦。导演塞伊托夫师承泰伦斯·马利克的诗性影像,却比后者更加锋利。
荒原不是背景,而是一个吞噬一切的主角:苍白的地平线永远没有尽头,枯树像伸向天空的鬼手,连飞鸟的阴影都像死神掠过。而最令人窒息的,是那些突如其来的魔幻时刻——伊萨泰的幻觉中,尸体从坟墓里爬出,弟弟变成了一具骷髅,而一个独眼老人“皮特”(象征饥饿的恶魔)如影随形,不断蛊惑他:“杀了弟弟,你就能活。”
这些超现实场景不仅仅是炫技,它也是精神崩溃的外化:当身体长期处于极限状态,现实与疯狂的界限早已模糊。
98策略
导演塞伊托夫的作者性在影片后半部彻底爆发。当伊萨泰终于抵达所谓的“希望之地”——一座苏联军营时,迎接他的是更大的荒诞:军官制服整洁,桌子上摆放着的是墨水与打字机,而他的求救信不过是万千从未被打开过的其中之一罢了。
这个场景的讽刺堪比《1984》,在历史的齿轮下,个体的挣扎往往只是徒劳的尘埃。那些平日里挂在嘴边的的标语与口号,在饿殍面前不过是空洞的回音。
这部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夺得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时,评委会称它“让每个人物直面残酷的选择,又充满了电影语言的美”。
今天的观众或许很难想象1930年代的哈萨克惨剧(这场饥荒导致约150万人死亡),但《奔逝》的恐怖正在于它的当代性:我们都知道,在当今的世界某地,电影中的事情依然正在发生。
看完这部电影不禁让人想起艾略特的诗句:“世界就这样终结,不是砰的一声,而是嘘的一声。”而《奔逝》的伟大,就在于它让我们听见了那声几乎消散的“嘘”——那是人性在灭绝前的最后一丝呼吸。
《奔逝》2023
导演: 艾苏尔坦·塞伊托夫编剧: Ablay Nurmanbetov
主演: 埃克布兰·戴洛夫
豆瓣--IMDb7.5
好消息:为感谢影迷长期以来的支持,特推出千余种商品,几百种精选图书,粉丝超惠选择,不妨逛一逛吧!件件亲测,七天无理由退货!
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,点个“赞”吧!!!
牛来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